重组落空*ST重钢复牌7连跌 钢企债转股能否脱困
随着国家去杠杆及债转股相关政策意见的出台,武钢、太钢、马钢、安钢等9家钢企相继与债权银行签订了债转股框架协议。最新一例签署债转股协议的是山东钢铁集团,其与中国工商银行达成了260亿元市场化债转股的框架协议。
钢企债转股
自去年国家出台系列的关于降低企业杠杆率和推进市场化债转股的意见以来,多家钢企纷纷与银行签订了框架协议,但实质性落地仍存在不少难题。
在钢价上涨的好形势下,多年连续亏损的重庆钢铁仍处亏损之中,在重组计划落空之后,股票复牌连续6天跌停,投资者和债权人都在关注其下一步走向。
*ST重钢6月7日依旧没能止住跌势,当日跌幅1.62%,报收于1.81元/股。此前,这只股票已连续收到6个跌停,股价连创新低,跻身成为A股第四只“一元股”。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一位钢铁行业分析师认为,股价持续走低,一方面是投资机构对前期重组计划落空后的“出走效应”;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投资者对公司业绩前景的担忧。
重组计划落空
5月2日,*ST重钢发布的一则公告,正式宣告了该公司酝酿一年之久的“金融换钢铁”重大重组计划落空。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国有钢铁企业,*ST重钢是重庆国资委控股的重钢集团旗下上市平台,重钢集团持有前者47.27%股份。由于钢铁市场寒冬和重钢环保搬迁举债以及经营不善等原因,重钢近年来一直挣扎在亏损边缘。2011年财报亏损,2012年、2014年幸运扭亏之后,2015年巨亏60亿、2016年再亏47亿并成为上市钢企中的“亏损王”。今年4月5日,*ST重钢因连续两年巨额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披星戴帽”。
今年一季度,大宗商品市场复苏,钢材价格也持续上涨。“我的钢铁网”钢铁分析师徐向春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有些民企的螺纹钢吨钢利润高达1000元,还有的钢企前4个月利润超过去年全年。相比去年,今年的钢铁市场环境大大改善,钢铁全行业已实现扭亏。”然而,*ST重钢发布的一季报数据却仍然净亏近6亿元,尽管较去年同期减亏40%,但与同行企业相比仍然差距不小。
在连年亏损外,*ST重钢的债务负担持续加剧。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公司账面资产总额约364亿元,负债总额约365.46亿元,负债率已达到100.29%。而据机构数据,*ST重钢的资产负债率从2014年连续3年持续上涨,自78.81%上升至目前超过100%。
去年4月底,重钢一度与重庆一家民企达成产销合作协议,由该民企垫资采购原燃料,重钢成为民企“代工厂”。但由于煤价持续上涨和铁路运输受限,这家民企的原燃料供应也出现困难。
在巨额亏损和债务重压之下,重钢集团打响了转型脱困的攻坚战,并于6月2日宣布了一项由重庆国资牵头的“金融换钢铁”重组计划。
这项计划包括两大部分,一方面上市公司将旗下钢铁资产及人员债务包袱全部置出,由重钢集团承接;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向重庆国资控股的渝富控股发行股份,收购整合剥离后的渝富集团100%股权。
当时曾有接近重钢方面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若方案最终顺利通过,不仅渝富集团有望成为国内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还能为重钢集团注入大约200亿元规模的现金流。”
但由于涉及债务规模庞大,债权人数众多及部分已进入司法诉讼,上市公司及重钢集团等未能在停牌1年期间与主要债权人就债务处置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最终,*ST重钢在5月2日宣布终止此次重组。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重钢酝酿重组事项期间,重钢集团还完成了董事长的人事更迭。刘大卫接替刘加才担任重钢集团董事长,并担任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钢铁股份公司董事长。
刘大卫在4月28日举行的重钢一季度运行分析会上向重钢员工发出呼吁:“大家要认清形势,绝境求生,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扭亏脱困攻坚战。今年集团公司的任务明确,扭亏脱困,提质增效,务必实现集团全年盈利1个亿的目标。”
寻找脱困路
就在宣布终止重组一周前,*ST重钢还公告称,公司收到了债权人“重庆来去源商贸有限公司的《通知书》。该公司拟以*ST重钢不能清偿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提出对*ST重钢进行破产重整的申请,并通过重整程序清偿其相应债权。
重钢集团在5月26日回应上交所问询的公告中表示,“目前法院对该申请正在进行受理审查,重钢方面也配合法院对重整可行性进行论证。能否进入重整程序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重钢集团表态称,重整申请为妥善化解危机风险提供了良好契机。若公司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重整计划将有利于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避免连续亏损。
*ST重钢董秘游晓安6月7日在电话中向21经济报道记者回应:“近日投资者都非常关注重整的相关消息,但目前法院方面尚未发布任何受理或裁定公告,暂时不能提供更多信息。”但他表示,如果有相关进展,上市公司一定会及时进行公告。
徐向春在采访中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称,重钢是西南地区大型国有钢企,不仅有商业责任,还对地方就业、税收等影响重大。“从这个角度分析,重钢集团大概率不会被破产清算。但由于目前债务包袱巨大,一家企业分别与众多债权人市场化谈债务重组难度也很大,所以极有可能最后还是走司法重整的路子,通过债转股等手段,积极稳妥的帮助重钢实现脱困目标。”
分析师李红梅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传统钢铁行业多年来平均负债率一直保持在60%-70%,远高于其他行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钢协会员企业负债率仍然高达69.97%,“这也是导致钢企运营财务成本高且现金流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钢企债转股能否脱困?
受这一轮大宗商品寒冬及产能过剩冲击,多家钢企都曾出现过经营困难甚至濒临破产的债务危机。
央企中钢集团自2014年9月曝出债务危机,在随后长达2年多时间内艰难推进债务重组事宜。去年12月,在相关部门协调帮助下,中国银行等六大银行正式与中钢集团签署债务重组协议。中钢集团也由此成为新一轮债转股中首例尝鲜的钢矿央企。
随着国家去杠杆及债转股相关政策意见的出台,武钢、太钢、马钢、安钢等9家钢企相继与债权银行签订了债转股框架协议。最新一例签署债转股协议的是山东钢铁集团,其与中国工商银行达成了260亿元市场化债转股的框架协议。
但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采访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尽管目前签署了10家,但事实上只有中钢1家实质性的落地实施了债转股,其他大部分还停留在协议阶段,多数银行等金融债权机构其实并不是特别积极。”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黄河分析称,受《商业银行法》所限,自上一轮债转股至今,国有银行有10多年没有接触过“股”。去年债转股破冰之后,多数银行机构对实施债转股缺乏经验和人才储备。在“怕担责”心态影响下,银行等机构的积极性不高也在情理之中,“现在看来,多数是以建行为代表的大银行及专业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在参与债转股。所以对地方钢企而言,尚需要地方国资及金融系统给予协调帮助,同时还需要更为具体的债转股细则来指导债务重组的推进。”
一位曾经参与过中钢及海鑫等钢企债务重组的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从目前情况来分析,*ST重钢大概率有望进入司法重整阶段。但未来债务重组方案中最终能否借债转股这一手段去杠杆脱困,涉及地方、国企、金融债权机构等多方利益博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据中钢协常务副会长4月底在钢协发布会上透露,今年3月9日,中钢协同银监会在南昌召开钢铁业首场去杠杆会议。会上提出,要用3到5年时间,促使钢铁业资产负债率降到60%以下的目标。
“我们希望在银监会等政府部门支持下,尽快确定一批去杠杆的先行先试企业,通过采取系列有效措施把行业资产负债率和企业债务负担降下来,把去产能任务中的资产、债务问题处置好。”顾建国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