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多硫酸的腐蚀威力有多大?
无锡不锈钢板厂家无锡汉能不锈钢2019年12月18日讯 连多硫酸对装置所造成的腐蚀不被人所关注,其腐蚀威力有多大?先来看看以下两个案例:
1.连多硫酸腐蚀案例
案例一:
中石化金陵分公司煤化工装置变换工段自2006 年开车至2013 年,发生过10 余次管线泄漏事故以及约5 次变换炉等静设备的开裂事故。经统计,管道裂纹都位于焊缝附近或垂直于焊缝或沿焊缝方向,主要发生在变换炉进出口奥氏体不锈钢( SS321) 管线上; 设备主要在变换炉内衬、废热锅炉管板焊缝等处出现裂纹泄漏。经综合分析,认为管线失效的原因是硫化物及开停车过程中产生的连多硫酸导致SS321 不锈钢管线焊缝组织发生晶间腐蚀开裂,在材料内部根据管件所承受的应力状态,裂纹转向与主应力相适应的扩展方向; 静设备则是受焊接的影响,部分堆焊层金属发生了敏化,在焊接残余应力的作用下,堆焊层发生了开裂。
案例二:
中煤陕西榆林能化有限公司1 800 kt /a甲醇装置的变换单元变换炉进出口管线及水分离器出口变换气奥氏体管线( SS321) 自2010 年9 月至2011 年4 月共出现裂纹和泄漏30 余次,大多数为焊缝上出现裂纹及沙眼,主要发生部位在变换炉进出口管道。经分析其原因: ①焊接导致材料敏化和焊接残余应力; ②装置中存在连多硫酸、氯离子等有害介质。
2.连多硫酸对奥氏体不锈钢产生应力腐蚀的影响因素
笔者通过对上述变换装置中连多硫酸对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致开裂案例的对比发现,虽然变换装置流程有差异,但大多数的开裂都具有以下共同点: ①腐蚀裂纹端口的形貌都是晶间型,具有高度的局域性,壁厚不会减薄,是典型的应力腐蚀裂纹; ②腐蚀开裂通常发生在敏化态的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区域,少数在母材高应力区; ③腐蚀产物为硫化物和氧化物,部分案例中氯离子的存在也会影响并加速连多硫酸应力腐蚀开裂( PASCC) ; ④开裂发生在试运行期间的概率较高,尤其是开停车较频繁时期; ⑤在H2 + H2 S 环境下工作的奥氏体不锈钢,如高温变换气管道和变换炉堆焊层或复合板材料的内衬层更容易受应力腐蚀。
2.1环境因素
2.1.1连多硫酸的形成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变换装置高温操作的特点及操作介质中的H2+H2S 很容易腐蚀金属表面,生成腐蚀产物FeS。当装置停车、降温并打开设备后,含有O2和H2O 的空气进入设备和管道,便与金属表面的FeS 发生反应生成连多硫酸,尤其是装置开停车频繁的工况。
2.1.2氯离子的存在
上游气化工段的粗煤气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氯离子,氯离子的存在会增强奥氏体不锈钢在连多硫酸环境中的应力腐蚀敏感性。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力极强,很容易透过膜内的空隙而破坏金属表面的钝化膜,即在氯离子与连多硫酸共存的环境中,氯离子不仅增加敏化不锈钢的应力腐蚀破裂倾向,也会加速连多硫酸应力腐蚀劈裂的过程。
2.2应力因素
应力腐蚀的发生必须有较高的应力水平,应力水平越高越容易使奥氏体不锈钢产生应力腐蚀开裂。除了荷载造成的工作应力外,应力更多来自制造加工过程,锻造、焊接、热处理以及装配过程都会产生残余应力,尤以焊接应力最大。通过上述案例的研究不难发现,变换装置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大多发生在焊缝及热影响区附近,这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焊件体积变化受阻会产生焊接应力,当已凝固的焊缝金属在冷却时,因垂直焊缝方向上各处温度差别很大,高温区金属的收缩会受到低温区金属的限制,从而使这两部分金属都产生内应力。
2.3材料因素
奥氏体不锈钢发生连多硫酸应力腐蚀的过程与晶间腐蚀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当其在450 ~850 ℃长时间加热,例如焊接时,焊缝及其热影响区被加热至此温度范围的所谓晶间腐蚀敏化区,此时晶间的铬与碳生成( Cr,Ni,Fe)4 C,( Cr,Ni,Fe)7C,Cr23C6等并从固溶体中沉淀出来,导致晶间铬含量降低,形成贫铬区。当与腐蚀性介质接触时,晶间贫铬区相对于碳化物和固溶体其他部分将形成小阳极对大阳极的微电池,从而发生严重的晶间腐蚀。由于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的碳化物在晶界析出,易于敏化,但具有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组织的钢在连多硫酸中耐应力腐蚀的性能良好。合金的碳含量和热处理过程对其敏化的敏感性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焊缝的热影响区,常规的不锈钢( 如304) 尤为敏感; 低碳“L”级( 含碳质量分数< 0. 03%) 敏感性低,通常焊接时没有敏化问题; 合金中添加少量的钛和铌,这些稳定化元素与碳形成很稳定的碳化物( 碳化钛、碳化铌) ,可提高耐连多硫酸应力腐蚀的能力。
3.防护措施
由于应力腐蚀的发生原因是上述3 个条件的组合,因此对于其防护也应从材料、应力、环境这3 个方面进行控制。
3.1防止连多硫酸的生成
对于有可能产生奥氏体不锈钢连多硫酸应力腐蚀开裂的部位,停工期间应采取下列措施防止连多硫酸的生成: ①采用干空气保护,隔绝水分;②采用氮气保护,隔绝氧气和水分; ③用碱溶液中和表面硫化层。在操作方式上,应加强变换装置的开停车管理,控制升温和升压速率,先升温再升压,使管道受热均匀,避免产生冷凝液。另外,对于装置中氯离子含量必须严格控制,防止其在系统中的积累。
3.2降低应力水平
大多数变换装置的管道直径较大,在焊接过程中若采用大电流焊接将导致材料的敏化,焊接部位存在焊接残余应力而造成管线开裂。一般可从焊接和安装两方面来降低残余应力,焊接时严格遵循焊接规范,可采用低焊接线能量施焊、加快焊接速度、合理设计坡口和焊接次序、焊接过程中热态锤击焊缝等措施; 优化工艺流程及管道布置,降低安装所产生的残余应力。对于变换装置在施工现场安装的奥氏体不锈钢,笔者认为不一定强调进行焊后热处理,由于施工受限,进行焊后热处理时若温度控制不当,在敏化温度区加热并不能改善焊缝组织结构,达不到抗晶间腐蚀的要求,还会使其敏化。若有必要对不锈钢进行焊后热处理,须避开其敏化温度区( 450 ~ 850 ℃) 。
3.3材料
为了实现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应避免采用含碳量高、易敏化的304 牌号的钢材,防止晶间腐蚀可采用含碳质量分数在0. 03% 以下的牌号( 304L,316L 等) 或选择稳定性不锈钢( 321 和347) 。低碳等级不锈钢( 如304L 和316L) 的耐蚀性能虽好,但如果长期在温度400 ℃以上操作,也会发生敏化。合金中添加少量的钛和铌,可提高耐连多硫酸应力腐蚀的能力。奥氏体不锈钢应用于可能引起晶间腐蚀的环境中时,应进行晶间腐蚀倾向性试验。对于变换炉进出口的高温气管线,在满足工艺操作的前提下,可选择Cr-Mo 钢材料,河南某公司甲醇装置将高温工艺气管线由奥氏体不锈钢更换为15CrMo 后,运行情况良好。